《忆秦娥》词调始见于本篇,调名本身就是词题。古代秦、晋间(今陕西、山西一带)称美女为娥。词中的“秦娥”,是唐代京都长安(属古秦地)的一位少妇。标题问题是“思念秦娥”,内容倒是“秦娥的思念”。对秦娥的思念通过拟写秦娥怀人的体例盘曲地表达出来,豪情波涛就呈现为双向流动之势,仿佛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弦外音。留意,这“秦娥”不是作者的老婆,只是一切因夫婿远行而独守空闺的都会思妇的艺术典型。词中所写,乃“人之常情”,但这“常情”中又不成避免地畅通领悟了作者本人的某些糊口体验。
相传春秋时有萧史者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穆公遂将她嫁给萧史。婚后,萧史教弄玉吹箫,声似凤鸣,引来凤凰,二人随凤凰飞去。本词起首二句由此典故化出,但不黏着于萧史、弄玉故事,而是写秦娥月夜梦醒,思念阔此外情侣,拈箫吹弄,其声凄咽。先写箫声,后出吹箫之人,是倒卷帘的笔法。
灞桥,在长安东灞水上。自长安东行,必经此处。汉唐时人送客到此,有折柳条赠此外风尚。
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地势高而平,可俯瞰长平安城。每逢佳节,长安士女多到这里游赏。清秋节,指气候清肃的秋天。又可特指重阳节。
自长安向西北方去,须经咸阳旧道。盛唐期间,帝国在西北方拓土开边,有很多文士和军人在那里处置汉民族和少数民族间的军事、交际勾当。
汉家陵阙,咸阳北原上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连绵百里。阙,古代宫室、陵墓建筑物的对称形门楼。
本词上片写秦娥的春愁,下片写秦娥的秋怨。她所思念的夫婿,既曾过灞桥而东去,又已经咸阳而西行。思妇四时伤怀的情愫,征人四方羁旅的踪迹,只用40余字便归纳综合无遗,翰墨十分殷勤而经济。写春愁,场景在明月高楼、闺阁之内;写秋怨,场景在落日高原、苑囿之外:日盼与夜想,坐思与伫望,封锁的狭小六合与开放的广袤空间,对举成文,相映互衬。言灞桥柳色,年年伤别,是暗写别离之际折柳赠行之痛;言咸阳旧道,音尘隔离,是明写别离之后登高企盼之苦:又是一重呼应。秦娥对亲人悠悠不尽的思念,就通过这时序的腾跃,场景的转移,动态的变换,多时空、多侧面的各种映托,立体而丰满地凸现出来。末二句积淀着极重繁重的汗青感伤,概况是写秦娥凭高望远时所见之景,后背却折射出了词人因怀才不遇而失望于政治、悲慨于人生的满腔抑郁和愤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