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天写作业惜无好文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17 14:31: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寒冬季候,阳鲜明得是那样绵软无力。这时正好读到谢冕兄自嘲诗的后半部门:“天天写功课,惜无好文章。”无论是大雪纷飞的日子,仍是赤日炎炎的炎天,我也是一位“天天写功课”、天天做文章的人。编《世界汉文文学研究年鉴》,对我来说,则是一份特殊的“功课”。

  自辞别杏坛,分开校园,成了一个闲云野鹤的浪人后,我仍对峙报课题,写课题并云游全国,不竭到境表里开会和讲学,比退休前还忙。使我感应的是,我这位时间的财主,在“人生60才起头”时起头了精力上新的长征,新的突进,突进的方针即是在繁花怒放的汉文文学田野上,耕作《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台湾新世纪文学史》这两个课题,别的编写《澳门文学纪年史》,编写《台湾现代文学辞典》,编纂一年一度的《世界汉文文学研究年鉴》。

  我为本人找到“绘制汉文文学的学术导游图”如许的自耕地而喜悦,为我这架行将朽坏的钢琴终究发出还未嘶哑的声响而雀跃。虽然有国度社科基金会给我留下的“功课”,但我更宠爱本人找的编“年鉴”这种特殊“功课”。这“功课”,让我面临学界时不会由于“惜无好文章”拿不出新作愁容满面而有了点笑容,虽然这笑容让我感应脸部肌肉曾经拉得生疼。

  我何等巴望能再到世界各地有汉文文学书店的城市采购书刊,特别是到台湾师大附近的“旧香居”里小“居”数日,但因为各类缘由无法如愿,仍是呆在家里老诚恳实做“年鉴”这份“功课”吧。在春节的鞭炮声中,在欢庆春天到临的锣鼓声中,我终究把本人写完的“功课本”交付出书社,了却了一大心愿。

  若是我这份“功课”还做得合格,那么,我得起首感激先行者,是他们的学问与人品照亮着我,启迪着我。像客岁岁尾去了天堂的陈辽先生,虽然在张爱玲是不是“文化汉奸”问题上,我和他论战过不止一个回合,但论争归论争,友谊归友谊,相互仍像过去那样互赠著作,且有手札往来。我总期望有一天能在研讨会上和他握手言和,但每次均见论文不见人。我晓得他归天的动静很迟,以致《世界汉文文学研究年鉴·2014》出书后顿时寄了一本给他,可从《文艺报》颁发的刘锡诚的怀想文章中,我才得知他已不成能收到这本书了,更不成能像客岁那样为“年鉴”的问世在伴侣间驰驱相告,这使我得到了一位相知、了解、订交精确的说法是“不打不成交”的诤友,悲乎!

  编书写书,永久是一种有可惜的工作。以这第三本“年鉴”争鸣栏而论,远不克不及反映学术界对汉文文学的各类谈论。关于这种谈论,最难忘的是时在香港工作的梁锡华传授关于汉文文学必死无疑的弘论。20年前,他有感于新移民的下一代不学母语而学英语,特别是像新加坡如许以华报酬主的国度华语竟然要为英语让路,使“惜无好文章”的梁锡华先生不堪悲哀。他对汉文文学的这种“解构”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当今非论是汉文文学创作仍是汉文文学研究,均后继乏人,倒是不争的现实。汉文文学的前景不容乐观,君不见那些“天天写功课”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绝大部门都要公费出书,研究论著更是如斯。不外,即便汉文文学“惜无好文章”——典范作品是那样难寻,读者更是一天天削减;即便“世界汉文文学”现今也很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汉文作家那些流淌着心血的文字,仍会展现出它固有的艺术魅力和道义担任,展现出它的诱人风度和坚不成摧的力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