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空:爱上诗歌是我一生的必然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19 5:39:1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我需要诗歌,就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这么多年的浸湿,它曾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门。 空空,本名赵翔,白族,民革党员。1964年9月出生于贵州纳雍,1985年结业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现为纳雍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82年于《鸭绿江》颁发童贞作《窗外的白桦》。先后在《山花》《民族文学》《诗神》《诗歌报月刊》《大河》《绿风》《诗刊》《一行》《贵州作家》《西部》等海表里报刊颁发诗歌、散文六百余首(篇)。曾获国内诗奖近三十次。作品被收入《一九八六中国少数民族诗歌选》《2000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诗歌卷》《留念建党90周年贵州文学精品集诗歌卷》等选集。著有诗集《脸孔与花瓣》《人之高原》《不惑之书》和散文漫笔集《酒杯里苍凉的倒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节市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12月,获“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称号。 蒋能:起首,说说你的名字吧,空空--叠名,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叠名良多,如黑黑、多多、非非、朵朵、丫丫等等,空空的诗、黑黑的诗、多多的诗……念起来令人玩味。 史映红在评论文章《在喧哗中滤出爱的光线》中说:空空把目前投向一片空白之地、空净之地,达到“心空”之境。何者为“空”?空者,“大也,高也,远也,静也”。文章认为,你的诗歌具有“大,高,远,静”的境地,这大概恰是你笔名空空的一种注释?但据我领会,你的笔名背后还躲藏着一段故事? 空空:“空空”这个笔名发生于1989年--很是偶尔以至是很随便的一个时段内,一次浪漫夜游中发生的。当初取这个笔名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也没有加诸它更深的寄义,可是,跟着光阴的消逝,空空这个笔名和我本人之间曾经水乳交融为一体了,曾经很难分清事实是诗人赵翔成绩了“空空”这个笔名,使这个笔名更具活力,更为“显赫”,仍是“空空”这个笔名付与了诗人赵翔更多的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了。就像一小我,若是你从小给他呼一个“绰号”,一旦传开去,你会发觉,他长大之后,言谈举止和性格特征会越来越合适这个“绰号”。 对于诗人、作家的笔名,一千小我有一千小我的解读。当然,这此中必定具有误读。特别是“空空”这个笔名,更容易让人陷入“佛”的误区:色便是空,空便是色。很多伴侣常常拿这个开我的打趣。其实,平心而论,我却是感觉诗人、评论家映红老弟的解读很是到位,出格合适我的个性特征、糊口体例、思惟认识以及对诗歌的立场:平平糊口、热诚做人、恬静读书、虔诚写作。 “空空”这个笔名背后,确实有一段故事:1989岁首年月,首届“总溪河笔会”在维新召开。对于这个笔会,我一窍不通,也没有人通知我参会。有一天,我与纳雍饲料厂的一位伴侣,也是文学青年的周民喝酒聊天时,不知是谁提到了笔会这事,也记不清是谁建议说,归正没有事,不如我们两个也去维新凑个热闹,耍一耍,见识见识。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维新,坐进了笔会会场。准绳上来说,我们两人不属于正式参会代表,不克不及说“出席”,顶多算“列席”。 虽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激情燃烧的文学黄金时代,但由于我大学是在贵阳就读,回到纳雍后又不断处于比力压制比力藏匿的“蛰居”形态,加之我本人也不是一个“喜好四处走动”的人,因而,在纳雍一中教书的最后几年,我根基上与毕节地域包罗纳雍县的其他各路文学英豪没有接触,更谈不上往来,所以,对于我和周民这两位不速之客或者说“外人”的到来,笔会“仆人”们是很不待见的。好在,此次笔会上,我碰到了方才从西南民院结业分派到《毕节报》工作的诗人张培立(阿立),其时,他下乡到维新区加入一年的形势教育勾当。我们一见如故,从此成为很好的伴侣。能够说,这是我加入此次笔会的最大的收成:阿立为人的热情豪爽,给了我良多的温暖;阿立为诗的机智灵敏,给了我良多的开导。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友情不断延续至今。 此次笔会上,还呈现了一个风趣的“小插曲”:一天,各路好汉纷纷晒出了本人的作品,阿立看后,评价说,你们这帮人中,写得最好的是赵翔。当时,我与阿立还不熟悉,他如许说,完满是基于心里的一个实在的反映和判断,不带任何成见,也分歧化一点小我的私心,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另一帮热血沸腾、正处于激扬文字指导山河的大好韶华的弟兄们不恬逸了:凭什么赵翔的诗写得最好?于是乎他们起头孤立我萧瑟我,坐桌子吃饭都分歧我在一桌。此刻常常想起这一幕,我城市感觉很搞笑也很好玩,这里写出来,没有此外意义,无非是为纳雍诗歌界的伴侣们供给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为纳雍诗歌史添加一些“野趣”罢了。由于,汗青往往更需要一些当事人亲历的细节来加以充分,如许的“汗青”也才会更为新鲜丰满,也才能更实在可托。 虽然老家在总溪河滨,但我出生、成长不断在外埠,由于“总溪河笔会”,我第一次漂了总溪河,并且是在一个细雨纷纷、两岸风光苍茫的日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间,我还写了一首《相关总溪河》,可惜草稿丢失了。 笔会竣事后,我和阿立来到了他们位于总溪河滨的驻扎点--我老家对岸的猴场街上吴艳林家,在那里同他们一帮前途无量的“将来官员”疯玩了一个礼拜,天天大酒大肉的吃喝,还在一个苗寨里的一个养蛇专业户家饱餐了一顿蛇肉--龙凤汤,味美非常,至今回忆犹新。这期间,吴艳林高中结业回到了家里。缘于上天的放置,阿立与艳林,这两个射中的恋人终究相遇了--少男少女,一见钟情。我到来时,他们的爱情正谈得如火如荼,当然,更多的仍是芳华少年的纯情,是昏黄韶华的奥秘。毫无疑问,我不得不成为一个“电灯胆”,也有幸见证了他们昔时的夸姣恋爱。一个月光敞亮的夜晚,我们三人到河滨的沙岸上散步,月光下的少女吴艳林,穿戴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衣袂飘飘,犹如仙女下凡,斑斓至极。此情此景,不由触发了我心里的隐痛:我想起了另一个斑斓的少女,同样穿戴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同样在月光敞亮的夜晚,在县城的烈士墓旁,她与我分手了,她离去的背影衣袂飘飘,在如水的月光中渐去渐远,而我眼里的泪珠,如冰凉的星星凄然滑落…… 阿谁夜晚,沙岸雪白敞亮,河面空寂广宽,远处,一艘划子漂在河面上。看着空空荡荡的河上漂着的小木船,三个文学青年酝酿起了将来的笔名:空空荡荡,橹橹桨桨。我是空空,阿立是荡荡,艳林是橹橹,而桨桨,留给我将来的女友。记适当初定下这些笔名时,大师都很冲动,我以至大吹牛皮地对阿立他们说,要让“空空”这个笔名走向全国。后来,阿立和艳林都没有对峙利用“荡荡”与“橹橹”这两个笔名,却是我的“空空”不断沿用至今。也许,是天意吧。光阴流转,现在,艳林曾经离去多年,穿戴她那身白色的连衣裙,衣袂飘飘,如漂泊民间的天使,又从头前往她的无忧无虑的天堂…… 蒋能:空空、荡荡,橹橹、桨桨,一场诗意的相逢,一段美好的豪情,惜诗人吴艳林英年早逝,“空空荡荡,橹橹桨桨”定格为故事,而“空空”则如一种宿命,伴着你的诗人糊口。 王明贵说:“在市场经济大天气的覆盖下连结一方爱的纯净天空,这是空空诗歌的一个敞亮窗口。由于心怀如许一种深深的爱,使他在窘迫的顺境中仍然连结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和安静的威严,使他在纷繁复杂错乱倒置的社会关系中可以或许‘忠于诗歌和良心’”。 “诗歌,她让我向着天堂翱翔时,也敏捷地向着地狱坠落。”(《短章》)“这把剑/悬在我的头上/曾经好久了/我的肉体置于这把剑之下/我的魂灵置于这把剑之下/我的疾苦/我的欢喜/我的诗歌/我的岁月/在不可一世的剑锋之下/……”(《悬在头顶的剑》)“人活着时/仅靠一根根骨头/支持着躯体的魂灵/站立去世上/人身后/还得靠一根根骨头/证明本人/已经活去世人”(《骨头》) 凭仗个别经验,你若何对待诗歌之于人生的“得”与“失”?是一把什么样的“剑”,让诗人糊口得如斯艰苦?你若何理解诗歌精力?在当下,诗歌或诗人具有的意义是什么? 空空:一般来说,来自于长辈、来自于保守的经验城市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现实上也是如斯,人生罕见浑然一体,所谓鱼和熊掌不成兼得。特别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来说,你选择了诗歌,你苦守了诗歌精力,那么,你在人世的糊口将更为艰难、更不容易。由于,你的“精力的苦守”与“物质的坚硬”,你的“魂灵的自在、纯正、独立、崇高”与“世俗的羁绊、浑浊、冷酷、卑劣”构成的对立长短常锋利和猛烈的,换句话说,你与糊口息争、对世俗妥协的概率几近于零。当然,对于那些打着诗的灯号干着非诗之事的所谓诗人,那些四处冒名行骗、投契谋求、哗众取宠的伪诗人、假诗人来说,不具有这个问题,由于他们的目标不在“诗歌”,而在“糊口”,不在“精力”而在“物质”。 就我小我而言,在物质方面从来就没有过多的愿望和更高的奢求,可以或许活下去就很不错了。对于财帛和宦途这些身外之物,我历来看得比力淡。相反,我可能过度的注重精力糊口。精力糊口的最高胡想该当是自在。精力不自在,一切享受包罗物质的享受都是没成心义的。能自在地不受干扰地干本人想干的事--看本人想看的书,写本人想写的工具,一句话,可以或许自在地阅读、写作、思虑、胡想,安然静静地过日子,这是最好的。 我一贯把诗歌看得很高很重,它曾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并牢牢地支持着我的生命。由于把诗歌看得很高很重,所以我很珍爱手里的这支笔,虽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糊口得很贫苦很困厄,但我都从不滥用这支笔,用它去捞取一丝一毫益处,至多到今天,我还能挺着胸膛说,我从未在显贵和金钱面前低下过崇高的头颅。 我出格服气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四十年代前苏联那些在大清洗中忍辱负重的学问分子,那些优良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为了连结住魂灵的自在、纯正和人格的独立、威严与崇高,他们在灾难降姑且,勇往直前地选择了流放和灭亡。如斯崇高的质量和时令,可谓现代中国粹问分子的精力表率,令我们永久心存敬重并深深反思。 任何时候,诗歌都要给人以温暖、以力量、以标的目的。而在当下这个喧哗纷扰的拜金主义时代,诗人更该当是一小我类魂灵的守护者,“像一面荒原里的旗号,被风吹动,被远处孤单的村庄瞭望!”(空空《芳华》) 蒋能:“民大现象”不断是现代贵州文学的重点话题,而“民大现象”又以散文诗和诗歌尤为显著,从 “留念鼎新开放30年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名单上看,出自“民大”的诗人就有三位,即徐成淼,赵卫峰和你。能够说,贵州民族大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良诗人、作家,延绵不竭,成为贵州文化的前锋队或主力军。 对于“民大现象”的构成缘由,我听到一种很风趣味的说法:由于民大的校园没有围墙!你若何对待这一概念?作为81届“民大”校友,你在“民大”读书期间,最让你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民大现象”对你终身的诗写发生过什么影响? 空空:三十年来,贵州民族大学为贵州文坛贡献了多量优良的诗人、作家,此中很多是我的同窗、伴侣,也有部门是我的教员,好比“留念鼎新开放30周年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中,徐成淼就是我的教员,已经有一位诗友常常跟我开打趣说,贵州省作家协会该当成立一个“贵州民大分会”,就请徐成淼教员当主席。 “民大现象”的发生有很多缘由,最次要的缘由当然是构成了深挚丰沛的文学保守,而这个保守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文革”后七十年代末的思惟解放活动,得益于八十年代初的轰轰烈烈的文学海潮,同时,也与贵州民族大学本身的性质和特色分不开:起首,它是一所民族院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居多,且大都来自偏僻的大山里,原始而野性,粗犷而豪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民族气质浓重憨厚,民族心态强烈热闹开放;其次,昔时的贵州民族大学正处于恢复重建阶段,开山放炮,修房造屋,整个一大工地,没有围墙,没有严酷的办理轨制,晚上不兴熄灯,不会有人查房,能够到附近小酒馆去喝酒,能够躲在蚊帐里熬夜看书,情况相对宽松自在,再加上彼时民大校园内集中了一多量比力优良的青年诗人,包罗中文系的龙建刚、王家鸿、孟维佳、王明贵、龙耀江等,数学系的王强、张凯、张华、周兴国等,以及进修班的李泽华等,不竭的融合、交换、碰撞之后,贵州民大就逐渐成长成了贵州高校的诗歌核心,包罗贵大、贵阳师院、各地师专以及社会上的诗歌快乐喜爱者如陈绍陟、黄相荣、王军、王刚、薛德云、吴若海、张久运(张景)、张玲、孙佛海等等,都三五成群地涌向民大,一时间热闹不凡,盛况空前,构成了稠密的诗歌空气和肥饶的诗歌土壤,从此,一代代诗人屡见不鲜…… 作为贵州民大的学生,读书期间有很多事令人难忘,尤以下列几件为甚:其一,由于昔时交通未便,到省城的路途就显得遥远而艰难。我第一次去贵阳上学时,乘坐一辆省食物公司到姑开拉猪的“解放牌”汽车,我同驾驶员坐驾驶室,车厢里则装满了猪;车况欠好,路况欠好,又是重车,车速奇慢,走老贵毕路,头天晚上歇风雅响水,第二全国战书才到贵阳,真是苦不胜言!这种拉猪车,我后来又坐过一次。其二,我考取民大时,父亲给我买了一块125元钱的上海表,在其时,这块表绝对是高档产物,戴了两年后,我把它转卖给了同卧室的一位同窗,所得七十元钱全数换成了书。其三,有一段时间,全国开展所谓的“反资产阶层自在化”和“反精力污染”活动,波及到大学校园,形势相当严重;而我们这批校园诗人,大都是长头发喇叭裤高跟鞋,所谓奇装异服、自在散漫的一帮人,如斯严峻的形势下,大师暗里谈论时,都作好了退学的思惟预备。其四,大要是1985岁首年月,开学不久,铜仁的诗人薛德云(后来叫胡匪)流离到了贵州民大(诗人黄翔先生引见来的),找到了我和王强,在我的卧室里住了半个月,包罗贵大的张久运、张玲、吴若海等人都经常过来一路玩;有一天晚上喝酒后与干训部的同窗打了一架,薛德云由于是社会闲散人员,被迫分开了学校,我们则别离遭到了分歧的处分。之后,薛德云继续流离到了成都,不久从成都给我们写来了一封信,说他碰到了四川外语学院的张枣,若何若何了得……如此。 我自幼读书成就不断都很好,到县城读中学,都是在尖子班,理科虽然也学得不错,但我从小就喜好文学,高中时更是到了痴迷、发疯的程度,选择学文科完满是听从心里的呼唤。让我倍感骄傲的是,学生时代,我的作文常常被教员看成范文。可惜的是,成就优异的我,高考阐扬变态,一脚不慎,把本人踢进了档次不高的贵州民大的校门。说其实的,昔时我很是愤恨本人,悲伤至极。可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却不再悔怨,以至暗自高兴:“恰是在阿谁依山而筑的学府中,在那种相对自在、宽松的奇特的情况和空气中,我染上了一种千年绝症--一种对诗歌的宗教徒般的虔诚和激情!这种病一经患上,便不成救药。独一的法子就是任其病入膏肓。”(空空《小城:诗人随想录》) 蒋能:2001年,我在纳雍读高中,县教育局对面一家“丑石书店”卖有你的折叠诗集《暗中的泅渡者》(《诗神》杂志1995年11月编纂出书),我细细品读,《八月,还乡》至今难忘,每重读一遍,就会发生分歧的阅读体验及精力享受,诗歌的言语简练而不简单,平谈的表达包含丰满的诗情。 有人认为,写诗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没有技巧到有技巧,再到没有技巧,正如“看山、看水”的三种人生境地,最初的“没有技巧”实为大技巧。《八月,还乡》恰是如许一首技巧藏匿,感情吐露的诗歌。请你引见一下这首诗的创作布景及过程。 空空:《八月,还乡》大要写于1990年或1991年,是我比力对劲读者也承认的一首抒情诗,可视为我的抒情短诗代表作。这首诗是写给我大学时代的伴侣、数学系身世的诗人王强的,昔时高考时,王强的数学分数全班第一,后来爱上了诗歌,进而完全变节了数学专业,更厉害的是,大学结业分到了老家罗甸县经委工作,仅仅上了一个月班后,他便永久去职出走了,从此浪迹海角……成了“远方的伴侣,流离的诗人”! 此诗最早颁发于美国纽约的汉文诗刊《一行》上,据王强说,黄翔、黑大春等诗人看事后,认为是《一行》第15期中的佳作,并向他打听“空空”是谁。可惜的是,由于昔时环境特殊(《一行》的样刊发放是由海表里诗人接力传送),加之消息不畅,我不断未收到样刊。这首诗后来获“1993诗神杯全国诗大赛”优良作品奖,与《村庄》一路刊载于《诗神》1993年第7-8期合刊。当然,最让我打动的是,一次到毕节出差,有位初识的圈外伴侣,竟然对我提起这首诗,并随口背出了此中的两句:“她哈腰打水的侧影,使我想背走那口独一的井。”他还要求我手抄全诗送给他。可以或许有读者记住本人的诗,这是一个诗人最大的幸福和荣耀。这首诗好在本真、纯粹,有天然的抒情的神韵和不俗的格调,同时分发出一种人道的辉煌。诚如你所言:“‘没有技巧’实为大技巧。”这该当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地。 《暗中的泅渡者》是《诗神》杂志1995年11月编纂出书的一套折叠诗辑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我的部门比力好的抒情诗,《八月,还乡》是此中的一首。1998年,《诗神》杂志第一期编发了一个“折叠诗辑选粹”栏目,此中就选了我的五首诗,而且是作为栏目标开篇作品,编跋文里还有如许一句话:“在编纂折叠诗辑的过程中,我们发觉了很多优良的青年诗人。”整个九十年代,《诗神》不断对我很是看护,给了我良多激励和支撑,这让我至今感念于心,不敢忘怀。 蒋能:我从你的文化简历来看,1985年,你从贵州民族大学结业后,随即回老家纳雍加入工作,直到现在。良多纳雍年轻诗人,包罗我,在外面浩繁的诗歌交换勾当中,人家都问过:你是纳雍人,你认识空空吗?在我的感受中,不断以来,你糊口在纳雍处于一种忍隐的写作形态?给人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受,面临这一份常年的“忍隐”,我不知是该振奋仍是悲伤?而你,独居纳雍小城,如一首诗一样孤傲了糊口着! 在收集消息高速发财的今天,我们却很少看到你在收集上“步履”或者在公开媒体上颁发,你处于一种如何的糊口或写作形态 ? 空空:是的,1985年从贵州民大出来后,我就回到了纳雍,回到了母校纳雍一中任教。我在一中的工作时间是五年,但现实上我只上过三年课,教过三个班。由于想找一个相对安逸的单元分心搞创作,同时也为了不误人后辈,1990年10月,我调到了县文化馆,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行当,但也是沾文化气味的单元,这27年也根基上算是专业创作了。 文学是我从小的至爱,爱上诗歌是我终身的必然。我需要诗歌,就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这么多年的浸湿,它曾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门。写诗不是我谋生的手段,于我纯属是听从心里的呼唤,是发自肺腑的想写、要写,我也从来不想通过诗歌获取什么,因而,我感觉,只需我还能写,就会写一辈子,除非我本人写不出诗来。若是哪一天,我再也写不出一句诗来,我仍然不会放弃诗歌,我仍然要继续阅读诗歌,关心诗歌。 除了个体伴侣约稿外,比来十年我根基上不投稿了,颁发与否对我曾经没有影响了,并且我此刻写得比力少,一年也就二三十首吧。其实,不只是对文学,即便是在现实糊口中,我也一贯是看得开看得透的淡然之人。当然,这并不料味着我一点愿望都没有了,我还想用几年时间好好写一些诗,出本好诗集去参评“骏马奖”;哪一天封笔之后,好好精选一本《空空诗歌》出书,作为终身热爱诗歌献身诗歌的留念,可否传播下去,就顺其天然了…… 看来,我这终身就如许定夺了,最好可以或许像你说的那样:“独居纳雍小城,如一首诗一样孤傲地糊口着!” 空空:我从小喜好看书,特别沉沦小说,由此爱上了文学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细细想来,我起头最后的诗歌写作操练,该当是高中时代,大要在1979年或1980年时。其时我正大量接触到唐诗宋词元曲,不竭的抄录、背诵,之后便起头信笔涂鸦,写了一些所谓的五言或七言的旧体诗,以至还填了一些词,当然是仿写。高中二年级时,我获得了一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书的《普希金文集》,令我大开眼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外国诗人的作品,我用了一本笔记本抄录下此中所有的抒情诗,至今还无缺的保留着。从此,我起头鬼鬼祟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我最早的新诗作品。最后的创作灵感必定来自于芳华的苍茫、忧愁,成长的迷惑和昏黄的情愫,以及分开父母在县城肄业时的艰苦和无法…… 当然,真正的诗歌创作该当是进入大学中文系后。我的童贞作颁发于1982年第八期《鸭绿江》上,诗题为《窗外的白桦》,那时,我刚好上了一年的大学。这首诗此刻看来必定很老练,它终究是三十多年前的习作,但在其时,却让我冲动万分,也让我的同窗们投来了艳羡的目光,它果断了我成为一个诗人的决心。 蒋能:纳雍报记者张志对我的《蒋能:一首诗的疯狂》专访时,我说,纳雍诗歌履历了繁荣到忍隐,忍隐到突变的成长过程。谈及纳雍诗歌,我想,你才是最佳讲话的人,由于你从来没有分开纳雍这片地盘,也没有分开过诗歌,那么,你若何对待纳雍的诗歌?能不克不及给我们年轻的纳雍诗人说几句勉励的话? 空空:关于纳雍诗歌和诗乡纳雍,《诗歌的胡想与诗乡的荣光--纳雍诗歌三十年回首与瞻望》一文曾经有所阐述,这里就不再多言。 对于年轻的纳雍诗人,我有几点写作之外的警告:一、除了先天外,诗人起首必需是一个热诚的人。只要热诚的诗人才是真正的诗人。二、所谓诗人,就是用诗歌措辞的人。那些戴着诗人的帽子去世上仆仆风尘、冒名行骗的人,是最先消失的“诗人”,由于诗歌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乡。三、永久记住里尔克的话:“挺住意味着一切!” 空空:至于诗乡纳雍文化扶植方面的建议,曾经在分歧的场所提得太多了,好比出作品出人才、设立纳雍县文艺奖、为纳雍诗人出版、继续按期召开总溪河笔会、在公共场合展现纳雍诗人和纳雍诗歌的成绩等等,这里就不再废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