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雷钟哲:“另类童谣”弊大于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15 17:05:5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此刻孩子的课外读物中各类“另类儿歌”十分火爆。这些儿歌对典范古诗词进行改编,极尽搞笑之能事。《春晓》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飞毛腿,不知死几多。”此外,诸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面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等“另类”创作,更是触目皆是。这些儿歌正在对孩子发生深刻的影响,激发了不少家长和专家的担心。(10月29日《西安日报》)

  几年前,我已经偶尔听到小学生游玩时随口背出的儿歌:“××本年八十八,坐在门口卖西瓜。看见男的握握手,看见女的抱回家。”“今天××当老迈,买了一辆桑塔纳。一踩油门就爆炸,光着屁股走全国。”“今天气候真正好,××来到桃花岛。看见黄蓉在洗澡,抱起黄蓉他就跑”……其时很是迷惑:谁是这类儿歌的作者?从内容看,有些儿歌不大可能出自学生之手,他们还没有如许的经历。是大人吗?谁又会这么无聊?现在看到上述“儿歌”乃是出自“课外读物”,以至是“保举书目”。并且有书店老板证明,但凡“儿歌”书上冠有“搞笑”二字,都卖得相当不错,就让人感应惊诧。

  惊诧什么呢?由于既然是正式出书物,必定颠末层层审查。那么这些内容,又何故堂而皇之成功过关得以出笼。是其有深刻的思惟性?仍是有崇高高贵的艺术性?似乎都不具有。以《静夜思》这首改编为例:“床前明月光,学生睡得香,一觉睡起来,铃儿响叮当”,它所传送的出的工具,底子和原诗不在一个档次。所谓典范诗词的形式美、文字美、布局美、意境美、表达美、节拍美、乐律美、感情美……一个都不见了。除了还算朗朗上口,让学生某种情感得以宣泄外,看不到其它的益处。

  古诗文是心灵的养分和精力的能量,是心灵净化的砾石和向上向善的动力。“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等,滋养过无数读者的内心。亦因而吧,习才主意古典诗文“从小就应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一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工作”。然而,当这些“另类儿歌”斜刺里冲杀出来,以课外读物的面貌呈现,占领孩子无限时间、污染孩子纯正心灵的时候,不也是很悲哀的吗?

  儿歌对启迪孩子心智、熬炼言语能力、推进感情培育、认知社会现象,有着不成或缺的主要感化。但它该当内容健康,充满社会正能量。滑稽而不恶搞,诙谐而不低俗。反之,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抵消了原作的思惟价值。说其“爱惜保守文化”,当是切中肯綮的攻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