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白在采石矶写下数十首诗篇 后人为纪念他建太白楼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9 21:27: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太白楼上汇萃了浩繁文人学者的诗文墨宝。有现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作诗、释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自撰自书楹联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这里,欣然登临此楼,即兴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碰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首,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辉煌弥宇宙。” 导读:太白楼上汇萃了浩繁文人学者的诗文墨宝。有现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作诗、释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自撰自书楹联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这里,欣然登临此楼,即兴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碰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首,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辉煌弥宇宙。” 在万里长江上,有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在这斑斓的长江三矶上,都有着饱经沧桑的汗青文化典故。此中,以马鞍山的采石矶尤为盛名。这盛名次要源于大诗人李白。李白生平涉历无数大山名川,脚印遍及全国,唯独钟情于当涂,最是迷恋采石矶头,终身多次登临吟咏,在采石矶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生齿的诗篇数十首。民间还广为传播他身披宫锦袍、泛舟弄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翠螺山西南麓,因其外形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原名牛渚矶。采石矶南接出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高耸江流,汗青长久,名胜浩繁,素有“千古一秀”之佳誉。“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采石矶以“秀、奇、险、文”集一体而居于三矶之首。采石矶名字因何而来。听说是采石矶的岩石具有彩色的花纹,古代采与彩是通假字,因此得名。 采石矶上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锁溪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巨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山间林木翠绿,蔚然深秀,西麓高耸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出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约,太白楼等就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采石矶地形险峻,是金陵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还以其扼守长江天险一贯为兵家所重,成为锁钥东南,山河易主的必争之地。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里的和平多达20余次。此中东汉孙策据牛渚而定江东;隋韩擒虎采石渡江平南陵;郑成功陈兵采石攻南京;明上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击败金兵。此中,采石之战是一场中国汗青上出名的以少胜多的主要战役历代和平留下的累累伤痕,给采石矶添加了壮美的色彩,漂亮的传奇。 李白生平涉历无数大山名川,脚印遍及全国,唯独钟情于马鞍山,最是迷恋采石矶,终身多次登临吟咏,在采石矶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生齿的诗篇数十首。民间还广为传播他身披宫锦袍、泛舟弄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 李白一生创作的诗文四周散失,难以计数。在生命的最初时辰,他要把诗文拜托给一个值得相信的人,这小我就是他的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李白费船从南京来到当涂后,李阳冰将他安放在采石翠螺山下,为他盖了草堂。此时,李阳冰正“临当挂冠”,即将离任,在交代期间,李阳冰对李白细心照应。李白病重卧床时,他请来李阳冰,把所有诗文拜托给他,请他编集作序。恰是李阳冰后来编纂的《草堂集》,使李白这位“千载独步,唯公一人”的诗人大放荣耀。 采石矶被李白誉为“峭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伏涧,回波自成浪。”继李白之后,历代无数名人雅士来采石矶凭吊诗仙,寻幽探胜,文采风流,至今不停,对采石矶极尽赞誉。 儿女的人们为留念这位诗人,就在采石矶上成立了太白楼。登楼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佳誉,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出名的“三楼一阁”。 太白楼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近1200多年的汗青。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建。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复建,更名为“太白楼”,也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清同治年间,此刻的太白楼是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湘军海军总督彭玉麟所建,它采用了我国保守的建筑式样,飞檐重阁,歇山屋面。造型美妙,高耸绚丽,整个建筑道观格局的设想,传送了诗人李白的道教崇尚,而飞檐上酒盅酒坛的奇特放置,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仙李白的喜酒嗜好。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布局古建筑。摆布回廊,琉璃覆顶,蔚为宏伟。登楼环眺,天门雄姿,模糊可见。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布局,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飞禽,造型古朴典雅,高耸宏伟。太白楼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进入大厅,“李白游踪图”,分四条主线全面展现了李白的出身环境。 太白楼上汇萃了浩繁文人学者的诗文墨宝。有现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作诗、释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自撰自书楹联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这里,欣然登临此楼,即兴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碰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首,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辉煌弥宇宙。”现已成为出名的旅游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