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康震: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才知道杜甫“暗恋”李白多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5/8 4:59:0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要说古代的诗人最出名、大师最熟悉的该当就是李白和杜甫了吧!二人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友情也为后世所称道。

  唐朝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即兖州,预备再次进京,实现本人治国安民的抱负。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文朋诗友。杜甫的父亲杜闲就是此中一位。

  此时,杜闲正在东鲁仕进。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遭遇了生平的第一次相逢。在兖州两人一同泗水泛舟,一同安步尧祠、甑山几乎踏遍了东鲁大地。李白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并且李白此时已是闻名全国的大诗人了,而杜甫仍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李白丝毫没出名人的架子,两人亲如兄弟。他们的相遇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千古一遇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遭到唐玄宗的赏识入宫做了翰林。本认为从此能够施展政治理想,可是皇帝所要只是一名能写写御用诗词、歌功颂德的弄臣。以李白狂傲不羁的个性哪受得了,在宫中呆了不多久便遭奸馋而被“令媛放还”了。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带着事与愿违的创悲伤灵,出长安行至梁宋,与杜甫再次相遇。杜甫以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期志,兼全宠辱身。”劝慰这位兄长。可见两人已友谊深笃。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人生希望契合。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他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贵风致,感化着杜甫。同时对人生、对诗歌艺术,两人在心灵上多有相通之处。是配合对缪斯的痴恋,将两颗伟大的心连在了一路。

  天宝四年秋,两人再聚东鲁,一时兴起,策马登程,同到鲁城北访范十。此行,李白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彼此唱和,成千古美谈。这段时间,李杜两人相处时久,交谊益深。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彼苍,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中难过一时,但桑田篱下的清幽糊口安抚着诗人的心魂,而杜甫的陪同更让李白忘记了失意的懊恼。

  全国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和杜甫终究也要分手了。杜甫将离鲁北上,而李白也在思索本人的人生之路。在尧祠石门,李白为杜甫饯行。他们配合感应本人像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浮不定。今日辞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聚?且对着这石门秋光,再饮几杯鲁酒吧。李白信口吟成《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拜别倒是一场死别。此后,杜甫自鲁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而李白虽然在追求抱负的过程中遭遇了波折,但他的心并未死。他决定重访江东,游历江山,以退为进,待报效国度的机遇成熟之后再步履。但此时的唐朝已到了由盛至衰的转机期间,接下来的安史之乱即是导火索。

  此次动乱使得成千上万的苍生流浪失所,杜甫即是此中一员。李白即便在庐山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动乱之后,他认为他的抱负会在永王李磷身上得以实现,最终却落得被捕入狱的凄惨结局。

  诚然,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相互思念的诗篇。糊口上的窘迫、政治上的失意,阻挠不了对友谊的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糊口的神驰。那些诗歌是他们自在心灵集中迸发的泉眼。他们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遭遇,成为古今几多文人骚人心驰神往的精力之梦。

  杜甫浩繁怀友诗中,以纪念李白的最为凸起。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回想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示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交谊。

  李白、杜甫的精采成绩就是在进修、承继前代优良文化和经验的根本上加以本人的立异所获得的,对我们当下渡河准确看待典范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二人都在熟读保守典范这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进修和自创保守文化。好比李白曾说过:“颇尝揽千载,观百家”,杜甫说过:“不薄今人爱前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李白和杜甫的精力世界都以儒家的情怀为主,对国度、全国具有强烈的义务感,胸怀立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就诗歌而言,他们对保守的承继与自创也有良多分歧。李白是署人,他对那里的文化保守就承继得多一些。李白诗中有那种垂头丧气的精力,蜀地比力偏僻封锁,所以李白文学思惟中又有些保守复古。

  杜甫承继的是支流的文学保守,他十分重视“熟精文选理”,这是作为其时文化最发财地域的华夏的次要潮水,所以他对保守采纳兼容并蓄的立场。

  李杜诗歌表示的强烈的伤时感事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力财富。二人诗歌都深刻反映出苍生的磨难,如李白的《古风》其十四写边兵之苦,杜甫的《茅舍为秋风所破歌》把他的忧民表示出来。二人都为国势深深忧愁,“安史之乱”是,杜甫的《北征》和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中都表示出厚重的伤时感事情怀。

  李杜作品中还展示出多民族之间的彼此交往,并表示出对多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开安心态。这种立场对于今天这个全世界各民族联系日益慎密,文化交换日益屡次又碰撞冲突不竭的时代,出格是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连系工具方的当下,具有凸起的启迪意义,值得我们反思并从中罗致无益的经验。

  现实上,李杜的背后,是一整个盛唐,想要晓得更多的诗人故事,不妨听听于2月1日在喜马拉雅FM上线的《康震品读古诗词》,康震初次讲述30位唐宋传奇诗人的芳华史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