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得知他的好伴侣孟浩然要下广陵(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武昌)黄鹤楼相会。
滚滚东逝的长江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的风帆远去,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仍是在五年前,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钱多率性的他,一出蜀地就散金三十万,挥霍无度之手笔,可见一斑。
27岁那年,李白漫游湖北,旅居安陆。他传闻孟浩然隐居在老家襄阳,便前往拜访。
年长李白12岁的孟浩然,是李白不断以来心存钦慕的文坛前辈。李孟二人禀性相投,一见如故,遂结为挚友。
那时候的李白,青年才俊,垂头丧气,渴求着能获得统治阶层的赏识,一展理想。
终究在苦熬了十二个蹉跎岁月后,他获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接见,领供奉翰林一职。
和孟浩然一样,贺知章也是李白不断钦慕的文坛前辈。两人了解于长安紫极宫,其时的贺知章已是83岁高龄。
鹤发苍苍的他,读完李白递上的《蜀道难》时,心里的冲动之情,难以抑止。他盯着李白惊讶的问道:“你是不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世?“
中国文学史上,令儿女无数文人骚人称羡的“金龟换酒“的故事,就发生在李贺二人的此次相逢上。
贺知章归天后,李白独自对酒,抚今追思,怅然有怀。想起昔时“金龟换酒”一事,百感交集,遂写下了悼念贺知章的《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公元744年,“皇帝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受奸小馋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遇了,他们的此次相遇,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好天里的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
与不温不火的杜甫比拟,其时的李白已是名扬全国的大人物。但素性热诚豪爽的他,并没有由于本人的出名度比杜甫高而小觑杜甫,反而在杜甫面前显得十分低调,从不以本人的才名倨傲。
与杜甫别离后,李白曾一度客居在沙丘城。由于纪念杜甫,遂又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寄赠于他:
在后来的日子里,杜甫曾写下了二十多篇追怀思念李白的诗作,表达本人对李白的关怀记挂。
遭贬来由是“不护细行”,也就是说,王昌龄遭贬,并不是因为什么严重问题,而只是由于糊口末节不敷检核罢了。
在替王昌龄前景忧虑的同时,他怀着满腹的关心怜悯,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们的相逢就像周星驰片子《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碰到了对穿肠一样,可谓一见如故,不觉起了同病相怜之意。
当时,皓月当空,江水漫流。两个以七绝并驾齐驱的诗坛大咖,趁着月夜,坐在江边的划子上,一边泛舟,一边喝酒,彼时唐诗伴侣圈里的奇闻趣事,花边旧事,无不成为他们二人酒后的谈资。
在糊口中,两个脾气相投的人,就像是两块彼此吸引的磁铁一样,总能一拍即合。
恰是由于有了如许脾气相投,一拍即合的伴侣,李白才能写出这么多情真意切,动人肺腑的诗篇。
王焱,一个暖心又风趣的90后少年。喜好诗词,喜好武侠。微信公家号:鄙人王焱。
|